麋鹿可以直接把植物转换成能量。摄影:Joel Sartore, National Geographci Creative 据美国国家地理(撰文:Liz Langley, National Geographic 编译:魏靖仪):肉食动物也许位居食物链顶端,但草食动物的体型通常比较大。牠们是如何长到这麼大的? 这要解释起来很复杂,但简言之,草食动物吃得很多,而且比较靠近食物链底层,因此可取得的能量也比较多。 以麋鹿(moose)為例。麋鹿是体型最大的鹿,生活在北美洲、欧洲和亚洲北部。在北美东部的原住民语言阿冈昆语(Algonquin)中,「麋鹿」的意思是「吃树枝者」—— 以一种能长到 820 公斤的哺乳动物而言,这样的名称实在不够威猛。 但已退休的野生生物学家 Vince Crichton 说,这名字倒是反映了麋鹿让吃下肚的东西发挥最大效益的「惊人能力」。 食物链动力学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(WWF)非洲物种保护计画的资深长官 Matthew Lewis 说,一切讲到最后其实都跟「营养水準」(trophic level)有关,也就是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。你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愈高,就要浪费愈多能量在呼吸作用与代谢作用这样的事情上。 植物是主要的生產者,意思是它们把阳光转换成能量。草食动物(例如大象)则是主要的消费者,牠们把吃下去的植物变成能量。 位居食物链顶端的则是捕食者,牠们吃草食动物,再把这些草食动物转换成能量。但 Lewis 指出,从植物开始,每往上爬一层,就会有 10% 的能量损失。 所以「你若是肉食动物,就得吃下十倍的食物才能获得跟吃草一样多的能量,」Lewis 解释。 举个例子,如果有一头跟非洲象一样大的肉食动物,那麼牠光是要弥补这份能量损失,就必须时时刻刻都在猎捕并食用体型跟牠自己一样大的动物,片刻不得歇息。 而一阵子之后,也不会有多少猎物给牠吃了。 「如果到赛伦盖蒂去,你可能会看到好几百万隻牛羚,但最多只能看到几百隻狮子,」Lewis 说。 这是因為一个顶层有大量肉食动物的系统是不可能撑下去的:根本不会有足够的猎物来支持牠们。 而由於草食动物是直接从源头取得能量,因此牠们「数量最多、分布最广,体型通常也最大,」Lewis 说。 膨风的大猩猩 这不表示草食动物的日子就过得很轻鬆。 大部分素食动物都得整天吃个不停才能维持体力。例如非洲象每天都得吃下 140 公斤的食物。 (根据美国阿拉斯加渔猎部门的说法,麋鹿是草食动物中的特例,因為牠们拥有一层脂肪和蛋白质,能协助牠们度过寒冬。) 「一隻完全成熟的雄性银背大猩猩体型是母猩猩的两倍,因此牠的食量也必须大得多才行,」Lewis 补充。 至於山地大猩猩(mountain gorilla)身上那个大肚腩又是怎麼一回事呢? 「牠们吃了很多植物,会產生很多气体,所以肚子变得又大又肿,」他说。 我知道你可能会想拿这件事来讲笑话。只要别让大猩猩知道就好。 (x-riddle收集整理) |